?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4007-999-3654007-999-365

新聞資訊News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報道 >

【新聞縱深】果蔬售賣緣何冰火兩重天

發(fā)布時間:2019-11-20 08:54 作者:djtm 來源:DJTM 點擊: 字號:

近日,魏縣的梨遭遇“賣難”,不僅大量庫存積壓,價格也從去年的10元3斤陡降至今年的10元五六斤。無獨有偶,永年的土豆、贊皇的晚霜桃、張家口的蔬菜等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滯銷。
 
  但與此同時,一些農產品卻銷售火熱供不應求:內丘的富崗蘋果按個賣,16個蘋果售價159元,禮盒裝甚至賣到399元;行唐有機西紅柿收購價是普通西紅柿的兩倍,一天就銷售兩萬斤……
 
  農產品市場“一冷一熱”現象的背后,究竟折射出哪些問題?
 
  大路貨價格偏低,品牌果蔬市場俏銷
 
  10月31日晚,魏縣石辛寨村59歲的梨農趙張寶踏著夜色回到了家。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跨省到濟南、西安等地賣梨。但相比往年,這次趙張寶租車運到濟南的400多箱梨,足足比去年多賣了10來天,收益也大不如從前,“去年10塊錢3斤,今年10塊錢五六斤。”
 
  在趙張寶所在的魏縣當地,十幾個村子種植銷售鴨梨、雪梨、皇冠梨等,僅趙張寶便種了20畝。目前,除了極少種植面積小的梨農,幾乎每戶梨農都在周邊的冷庫里囤積著大量的梨——當地周邊分布著十四五個冷庫,每個冷庫里冷藏著七八萬箱梨。
 
  與梨的大量積壓相對應,今年的梨價也讓梨戶們喪氣,“如果賣給收購商一斤才一塊多點兒,一斤兩三個梨,每個梨光成本就得三四毛。”即便如此,今年來收梨的商戶也比往年少了很多。
 
  不僅僅是魏縣的梨,今年其他一些地方的農產品也出現了“賣難”。十一前后,霜凍臨近,張家口的彩椒、西芹、大蔥等大量蔬菜滯銷,而近些天,永年的土豆、贊皇的晚霜桃等也都出現了“賣難”問題。
 
  與此同時,今年一些農戶們普遍種植的大宗水果蔬菜價格也偏低。
 
  根據石家莊橋西蔬菜中心批發(fā)市場公布的行情分析,10月26日—11月1日,大宗水果中,冬桃、皇冠梨價格周環(huán)比分別下降11.06%、10.08%;10月19日—10月25日,本地白蘿卜、行唐長白菜大量上市,成本較低,拉動價格環(huán)比分別下降27.08%、8.26%。
 
  “在菜市場兩塊錢買四五個白蘿卜,三塊錢買四五斤菜花,濕皮核桃前段時間一斤才一塊錢。”石家莊市民王女士也感受到果菜價格的下跌。
 
  不過,與這些農產品“賣難”,價格下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農產品市場表現卻是另一番情景。
 
  11月1日,在行唐縣占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一筐筐色澤鮮亮的西紅柿被緊鑼密鼓地裝車,發(fā)往天津、太原、石家莊市區(qū)等各大農貿市場。
 
  今年很多暖棚的西紅柿感染病毒,產量下降。但該基地種植的西紅柿不僅沒有感染病毒,還因是有機西紅柿,賣上了好價兒,普通西紅柿收購價每斤0.8元,該基地有機西紅柿賣到1.5元。
 
  “一般情況下,蘋果的銷售周期比較長,但去年5月份的時候,我們當年的蘋果就已經賣斷貨了。目前來看,今年的情況也比較樂觀。”富崗蘋果銷售負責人苑振英介紹。
 
  如今,在淘寶富崗食品天貓旗艦店,雖然根據果品、大小、包裝的不同,富崗蘋果定價不同,但相比市場上兩元一斤的普通蘋果,富崗蘋果“身價不菲”,16個裝、重量4kg左右的富崗蘋果,標價159元/箱,16個裝、重量5.5kg左右的禮盒裝,標價399元/箱。
 
  同樣的農產品,市場表現卻冰火兩重天,“一冷一熱”的背后折射出了什么?
 
  既要種得好,更要賣得準
 
  9月5日,行唐縣占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暖棚中的西紅柿長勢喜人。
 
  “掃描我們每個蘋果上的二維碼,這個果子的下樹時間、收購和包裝過程,甚至果樹的負責人信息都一目了然。”11月4日15時,淘寶富崗蘋果旗艦店里,一場直播正在進行中。雖然比不上網紅直播間那么高的人氣,但對于剛剛試水“直播帶貨”的富崗蘋果來說,一個全新的銷售平臺正在從山野間直接搭向消費者的手機端。
 
  富崗蘋果電商部負責人袁龍飛介紹,今年1月份,富崗蘋果首次嘗試直播帶貨,“在平臺上直播5分鐘實現了20萬元的銷售額。”
 
  除了直播帶貨,富崗蘋果在銷售端積極嘗試多點開花:30多個連鎖加盟店遍布石家莊、天津等地;直接進入4個大型商超;在綜合賣場設置店中店;開展采摘等體驗式消費……在拓展傳統(tǒng)銷售渠道的同時,富崗蘋果還將觸角伸向電商領域,線上線下同時發(fā)力。
 
  “目前農產品銷售市場,已經初步解決了生產端種什么怎么種、銷售端怎么賣的問題,但為什么還會存在銷售上的冷熱不均現象?”深耕農產品銷售領域多年的無界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杜凡認為,關鍵是生產端不僅要種得好,銷售端更要賣得準。“
 
  ”永年成堆成堆的土豆,找不到合適的銷路!呼吁大家共同參與消費助農,幫老鄉(xiāng)解決生計!“11月2日13時許,石家莊某果蔬店微信群發(fā)出這樣一條愛心扶貧信息。
 
  ”‘賣難’固然有農民不關注市場信息,跟風種植造成供過于求的原因,但要做好銷售,必須提前想到流通環(huán)節(jié)。“店主杜鵬站在銷售端分析農產品”賣難“問題,屢屢提及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的重要性。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旦農產品積壓,很多農民便寄希望于”愛心幫賣“,但也有人表示,這樣的解決辦法只是一時之策,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讓農產品”豐產“又”豐收“,創(chuàng)新的不僅僅是銷售端。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從綠色、無公害向有機邁進,針對這種新變化,一些果蔬生產者也不斷改良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
 
  ”每年西紅柿的種子,我們都是從國家種子中心購買的,和其他農戶購買的種子沒啥區(qū)別,為什么我們賣得好?不僅是因為我們打通了銷售渠道,先進的種植技術也讓我們的西紅柿能有更好的口感。“行唐縣占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張占軍自豪地說。
 
  張占軍生產的有機西紅柿,采用純天然的有機肥料。此外,他還聘請了擁有30年種植經驗的技術員,每年去山東壽光等高科技蔬菜種植基地實地考察、學習技術,回來再改進種植技術。像今年秋季西紅柿普遍出現的病毒病害,技術員在種植之初便進行了預防。
 
  從事農產品品牌運營多年的杜凡表示,解決農產品滯銷,一定要從重規(guī)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yè)“向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yè)“邁進,這樣才能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產品的辨識度。
 
  靠啥擺脫農產品”大小年“魔咒
 
  記者聯系趙張寶時,雖然他剛回家沒兩天,但為了賣梨他又出發(fā)去了西安。趙張寶說,他們村種梨的傳統(tǒng)已有70多年,這么多年里,他和這片土地上的梨農們,基本都延續(xù)著單打獨斗、自找銷路的傳統(tǒng)。對于記者提到的品控、銷售渠道等問題,他似乎沒有太在意。
 
  今年的梨雖然豐收,但滯銷又賣不上價,梨農們習慣稱之為”小年“。在種梨的20多年里,趙張寶已經習慣了梨價被市場的供需關系指揮著起起伏伏的”大小年“。”梨樹從種到掛果得七八年,做買賣哪能賠了就不干了。“
 
  ”由于我國農業(yè)信息化水平不高,農民無法獲得精確的市場需求信息,同時,農民對于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每年在決定種植品種時,更多地受到當前價格的引導,形成了‘小生產——大市場’的供需矛盾。“河北經貿大學新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馬彥麗表示,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農業(yè)協(xié)會等在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發(fā)布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針對這種情況,省農產品市場協(xié)會有關人士表示,今年要重點做好組織省內種養(yǎng)殖戶、種植基地、蔬菜集散批發(fā)市場與深圳海吉星、上海西郊農批市場等國內大型市場的對接,并建立河北省農產品市場全產業(yè)鏈大數據平臺,更好地為農戶提供科學、及時的產供信息。
 
  杜凡觀察到,雖然”賣難“難免發(fā)生,但多是小農戶。像合作社等組織化程度相對高的,發(fā)生這種情況的相對較少。
 
  在北國超市北國店,貨架上水果、蔬菜新鮮欲滴,并且通過盒裝、袋裝等進行了精細分裝。該超市業(yè)務科長白正光介紹,按照各連鎖店的客戶定位,農產品的品質也有層次之分,包裝的精細程度也隨之不同。
 
  而終端市場的細分化、標準化趨勢,對生產環(huán)節(jié)形成了倒逼。
 
  ”進入超市的果蔬,必須要達到我們要的樣子。“白正光說,所謂要的樣子,要符合果品的大小、結疤程度、勻實程度、農藥殘留等諸多方面的標準。
 
  ”這些標準就要求果農要按照我們的要求對果品進行分揀、包裝,而這會大大提高生產環(huán)節(jié)的人力成本和裝備成本,以及生產中的技術成本,這些都是小農戶比較難以承受的。“白正光介紹,也正因此,多年實踐下來,一些組織化程度較高的中間商和農業(yè)合作社與超市形成了穩(wěn)定的采銷關系。
 
  同時,應對這樣的大型采購,完善的交通道路、運輸設備、冷鏈物流體系(包括倉儲、運輸)、通信、商品檢驗等方面的基礎設施以及快捷的交通網絡、流暢的信息網絡等配套體系的建立也必不可少,對于這些不斷提高的”隱形門檻“,小農戶顯然難以應對。
 
  此外,隨著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和垂直一體化采購平臺模式的普及推廣,合同式訂單頗受產銷雙方青睞。
 
  不過,在記者采訪滯銷農戶時,他們普遍對這種合同式訂單抱有矛盾的心理,擔心提前找渠道,尤其是雙方訂下合同,會失去根據市場供需”水漲船高“的自由。甚至很多商家表示,之前曾與農戶簽訂合約,但幾乎都遭遇過大大小小的毀約行為,出于這個原因,很多大的商家更傾向于跟大的中間商或合作社合作。
 
  對此,專家指出,農產品滯銷,既有傳統(tǒng)生產方式或產品本身的問題,又有傳統(tǒng)營銷模式的問題,而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更為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解決機制。 (記者 周聰聰 趙澤眾 袁偉華)
 
  訪談
 
  河北經貿大學新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馬彥麗:
 
  提高標準化生產組織化交易水平
 
  記者: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某種農產品”賣難“的情況。為什么這種情況在農產品領域出現頻率較多呢?
 
  馬彥麗:農產品顯著區(qū)別于其他產品的特點,就是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都比較小。用口語來講,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農產品消費量基本是一定的,農產品價格下跌,消費者不會大量增加購買量;反過來,價格上漲的時候,減少的購買量也比較少。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觀察到,如果某種農產品跟風種植或者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就會價格大跌,出現”賣難“;一旦出現供小于求,則又會出現價格大漲。
 
  記者:但農產品所面對的供需關系變化,又是一個龐雜的信息系統(tǒng),我們如何預判市場形勢的變化呢?
 
  馬彥麗:農產品的供需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預判的,只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這個預判建立在供求信息的搜集、整理的基礎上,需要多渠道發(fā)布信息,引導農民適應市場的變化。但是,這個工作個人沒能力做,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行業(yè)組織、研究機構這樣的專業(yè)部門去做。
 
  比如,國際上許多發(fā)達國家,為農民服務的是各式各樣的行業(yè)協(xié)會、合作組織協(xié)會,他們通過收取會員會費來支撐協(xié)會運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進行信息搜集和學員培訓,進而服務會員。
 
  記者:我們建立完善起這樣的專業(yè)組織,配置好相關人才的話,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馬彥麗:政府可以設立一些專門的機構來提供這些服務,更多的還應該依賴行業(yè)組織、智庫等來提供服務。其實這些組織我們不是沒有,數量上還很多,但是發(fā)揮的作用不夠。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組織獨立性差,為農戶服務力度不夠有關。政府應該為這些行業(yè)組織和智庫提供一些支持或引導政策,通過改革增強其服務能力。當然,由于這些服務的正外部性明顯,政府也可以直接提供以下服務,比如供需信息的搜集和發(fā)布、新農業(yè)技術的推廣、農民的技術培訓和運營指導等。
 
  比如在美國,一般讀農科的學生都能享受比較低的學費。每個州立大學都設有專門的農業(yè)技術推廣機構,專門對接科研院所和農民的技術需求,使科研成果能直接推廣下去。
 
  記者:除了加強信息服務和人才培養(yǎng),我們還可以做哪些工作呢?
 
  馬彥麗:完善避險工具很重要。目前,在大宗農產品方面,我們的期貨市場發(fā)育還不夠健全,促進期貨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發(fā)揮其為農民提供大宗農產品的避險功能,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記者:我們采訪發(fā)現,農業(yè)合作社等組織化程度高的機構,在農產品產銷對接中有很多優(yōu)勢,這是否代表著一種趨勢呢?
 
  馬彥麗:是的。即使在整體市場都不景氣的時候,農民提高組織化程度,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也能夠使自身抗風險的能力提升一些。比如,某些農產品生產者適應消費趨勢,推出有機、無公害等農產品,并有品牌加持,就有可能會使其在競爭中獲得相對優(yōu)勢。不過這不能扭轉漲跌大勢。
 
  記者:各界對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等抱有很高期望,這類流通模式能顯著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讓利于農戶和消費者,您怎么看?
 
  馬彥麗:相比傳統(tǒng)的”經紀人+產地批發(fā)+銷地批發(fā)+菜市場(超市)“的模式,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和垂直一體化采購平臺模式的普及推廣,確實有利于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但是這種流通模式也有缺陷。首先,其對接的只能是大農場或者組織化程度較高的農業(yè)合作社等,要求農戶一定要提高組織化程度;其次,這種垂直的縱向聯系加強,意味著農業(yè)經營者與超市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頻次增加,單次交易量變小,交易的成本可能會上升。而批發(fā)市場大量交易和發(fā)現價格的功能則相對被忽視了,對這個發(fā)展傾向的判斷是不全面的、不客觀的。
 
  記者:對于眾多分散的農戶來說,他們要避免遭遇”賣難“問題,還需要做些什么?
 
  馬彥麗:對于這部分農民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提高標準化生產、組織化交易。
 
  在日本,有大量的公益性批發(fā)市場,這種市場的規(guī)模類似我們的大型蔬菜批發(fā)市場,以拍賣的方式交易。農民們早上將一筐筐的菜放在市場上,這些菜在采摘過程中已經進行了非常精準的分類,一筐里的豆角多長多粗都是一個標準,并評好了等級。農民登記完產品信息就可以回家,下午市場會將采購商集中起來對所有商品進行統(tǒng)一拍賣。短短時間內貨物兩清,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發(fā)揮了價格發(fā)現的功能,用來指導農戶未來的生產。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不僅給普通分散的農戶提供了成本比較低的商品交易途徑,而且通過拍賣形成的市場價格非??陀^,對資源配置起到風向標的作用。
 
  但這種模式的前提是農民必須進行標準化生產和分裝,而且有比較好的契約精神,能夠按照要求的統(tǒng)一標準來生產。 

特美易購連鎖超市(特美易購網上商城)為您提供成熟、完善的OTO“線上,線下”整體解決方案,歡迎來電咨詢!

宣傳平臺:

官方網站:www.djtm.com.cn

特美易購網上商城:www.0451flower.cn

微信公眾平號:特美易購連鎖超市

聯系我們:

加盟熱線:4007-999-365

郵箱:djtm@djtm.com.cn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開發(fā)區(qū)東方大學城特美易購超市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
網站地圖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 企業(yè)文化 組織結構 榮譽資質 旗下品牌
門店風采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東省 海南省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行業(yè)新聞 視頻報道 合作動態(tài) 媒體報道 今日頭條
加盟合作
加盟優(yōu)勢 加盟流程 疑問解答 加盟條件 標準化附件 商家入駐
聯系我們
門店地圖
其他

裝修留言咨詢

感謝您的信任和支持,我們的相關負責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聯系您!

你的姓名

手機/電話:

所在城市:

咨詢/留言內容: